当前位置:首页  >>  病虫防治 >>  柑桔脂点黄斑病的防治方法

柑桔脂点黄斑病的防治方法

2007-05-27 | 南盛沙糖桔 | 1974
柑橘脂点黄斑病包括拟脂点黄斑病(脂斑病)、褐色小圆星病。在我国浙江、江苏、西南各省、广东、台湾等省(自治区)均有发生。广东树势衰弱的椪柑、蕉柑发病比较严重。当年的春梢叶片或秋梢叶片幼嫩期被红蜘蛛或锈壁虱严重为害后,也常有此病症状。
  【症状】黄斑病多发生在二年生叶片上,初期叶背呈现不规则淡黄色斑,以后逐渐扩大,边缘不明显,以后病斑扩展老化,颜色变深,成为褐色至黑褐色的脂斑,每个病斑相对应的叶片正面可见不规则黄斑,边缘不明显,中部淡褐色至黑褐色颗粒状小点,常引起大量落叶,广东常说的脂斑病应是这一类病;褐色小圆星型:初在秋梢叶面出现赤褐色芝麻粒大小圆形斑点,直径0.1~0.3厘米。病斑边缘凸起,色深,中央凹陷,色较淡,以后变灰白色,其上发有小黑点为分生孢子器。果实受害在果皮上出现红褐色病斑,病斑不扩展到果实;混合型:在同一片叶上同时存在脂点黄斑型和褐色小圆星型病斑。
  【病原】病原为Mycosphaerellacitri,是一种子囊菌。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4~9月气温上升后,产生大量子囊孢子。靠风雨传播。该菌生长温度10~35℃,最适25℃,5~7月是侵染高峰期。一般管理粗放的果树,树势差的发病较重。在浙江以红橘、早橘、朱红、胡柚、葡萄柚、柠檬受害较重。
  【防治方法】
  ①以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为主。新梢叶片未转绿前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进行防治,保护新梢不受为害。
  ②清除园地落叶,集中烧毁。
  ③及时喷布杀菌剂。
本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