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树芽梢出现瘤状物怎么办
2007-05-29 | 南盛沙糖桔 | 1968
问:我种植的柑桔1)芽梢出现瘤状物都在新了的嫩梢的第四、第五张叶之间,每条嫩梢都有一个或多个瘤状物,而且每批新梢都一样。2)芽梢瘤状物大小不一,壮的梢瘤状物就大点,弱的梢瘤状物就小点,瘤状物随芽梢的老熟就会裂开一个口,并流出淡黄色胶状液体,液体有粘性,而且会结成晶块状,贴在梢上。折断芽梢肿瘤处,会看到梢芯是熟的,且呈黄黑色。3)有肿瘤物的果树不会枯萎,只是芽梢老熟慢,软弱无力,像是柳条一样,而且梢出得一次比一次差。4)凡有肿瘤状物的植株,就算把所有带瘤状物的树枝剪去,但新出的嫩梢一样有瘤状物出现。5)同一个果园,不是所有的果树都病,而是一部分。喷过杀菌剂如下:
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100g/150斤水 兰博(80%可湿性粉剂):100g/300斤水
21%过氧乙酸:500mL/300斤水 毒茵清(水剂):500mL/800斤水
代森安(水剂):150g/330斤水 灭茵(水剂):200mL/800斤水
高托(70%可湿性粉剂):100g/150斤水 茵毒清(水剂):100g/100斤水
多茵灵(60%可湿性粉剂):200g/300斤水
——网友 江衍(广东德庆)
答:咨询沙糖桔出现瘤状物的防治方法的德庆朋友,你好。我们在上期回答问题中,按你所提供的症状情况,提出了可能是瘤壁虱害虫为害所致的观点,并对防治用药也提出了建议。
从植株出现受害的可能性分析,一般包括:病毒类危害、细菌性危害、真菌性危害、昆虫危害、物理危害、化学危害、自然危害及生理性病害等方面。首先,我们排除了自然危害(包括霜冻、强烈的太阳光灼伤等),化学危害(酸雨、农药、肥料、烟尘等),物理危害(人为、机械损伤等)。第二,你所使用过的杀菌药如:高托、多菌灵、代森胺基本上是预防和治疗霜霉、白粉、菌核、炭疽、纹枯等真菌性病害。在施药后,症状无改善。因此暂时排除了真菌性危害。第三,从柑桔类植物中感染细菌性病害的,目前仅发现一种,就是溃疡病。但溃疡病的病害发生是表现在叶片和果实,并且病症状有十分明显的溃烂物。因此也基本上排除了细菌性病害。第四,生理性病害,如缺锌、缺硼、缺镁……等,以及元素过量中毒。首先是表现在叶片上颜色的变化及焦枯、早衰、落叶、萎蔫等。显而易见,生理性病害同样可以排除。这样,就只剩下病毒类危害和昆虫危害两种可能了。
对柑桔类果树而言,到目前已发现的病毒类病害有:衰退病、裂皮病、碎叶病、萎缩病等(黄龙病,以前曾认为是病毒类病原,后来将带病树汁液通过电子镜分析及用抗生素校对有反应,已被确认为类立克次体的细菌病害)。从你反影植株所出现的瘤状物情况,也应该不属于上述提及的病毒病种类。但由于病毒病原是属于原核生物,有存在变异的可能。究竟是否出现新的病毒病种类,那就要进一步研究了。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要取样进行电子镜分析,投入资源进行对照试验,是一时难以有所举措的。然而病毒病原的传播,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靠虫媒,例如上述所提及的病毒病,基本是由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如介壳、木虱、蚜虫等害虫,在带病树吸食汁液后,携带病毒病原通过唾液再传到健康树,使健康树染病。对于病毒性病害,暂时还没有针对性的特效药物,只能以预防为主。因此,我们提出以内吸性药物对可能是瘤壁虱进行防治观点,一则是瘤壁虱的危害有出现类似瘤状情况,二是通过内吸药对昆虫的防治过程中即使是对瘤状物的症状无改善,起码能将传播病毒类的害虫杀灭并将你所种植的沙糖桔果树可能发生的危害种类缩窄到基本是病毒性危害。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最近有一种细菌性(生物性)药物面市。商品名称为"康地蕾得",是属于"克多粘类芽孢杆菌,是华东理工大学最新创制的高科技新型微生物农药,已登记在防治瓜菜类植物上对青枯病,姜瘟病等的防治,其基理是通过多粘类芽孢杆菌产生的广谱抗菌物质和位点竞争作用,也就是通过多粘类芽孢杆菌的大量发展,占据了其它病原的生存空间而灭活病原,以及能诱导植物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生产厂家为上海泽元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系电话为:021-64530375。此外,建议在喷药前对植株进行短截,长度要达到30厘米以上。
以上分析及建议,请你参考,未能尽你所求,深感歉意,敬请谅解。
——摇钱树科技服务工作站资深专家
本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