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对于丹东来说,似乎是一份“天赐”,丹东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自然环境都比较适合蓝莓特殊的生物学特性。目前,全市发展蓝莓面积近万亩,面积占全国蓝莓面积总量的30%以上,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振安区。如今,丹东的蓝莓已进入丰产期,正常年景产果量亩产超过1吨,定植后稳定的经济收益长达20年甚至更久。
丹东市科技局农业处的负责人粗略地算了一笔账:如果在3至5年内把蓝莓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至10万亩,比较保守地计算,每500克蓝莓售价10元,种植产值可达10亿至20亿元,加上加工产值,可达20亿至40亿元。如果按现行市场价格计算,这个数字将更为可观。
都知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丹东市科技局最早介入蓝莓在丹东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目前已建立了3个蓝莓科技试验示范园。通过示范促进丹东蓝莓品种的定向、蓝莓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等工作,筛选出了15个适合丹东栽培的蓝莓品种。
丰厚的利润和大量的技术投入也让业内专家及企业对丹东蓝莓产业的发展倾注了热情。国内一家很有实力的企业已经收购了丹东1000余亩的蓝莓基地,并计划用3到5年时间,将该公司在丹东的蓝莓基地面积拓展到5万亩甚至更多。丹东科健食品有限公司更在蓝莓深加工上下工夫,与大连工业大学合作研发蓝莓果醋、果酱、花青素保健品等高端产品,让一棵棵蓝莓果树成为不断生金的“摇钱树”。企业的加盟使丹东蓝莓的产业化进程更快了。
“企业+农户”的生产模式同时也让农民受益。振安区金矿街道办事处板石村的张金芝大娘将家里的3亩多地租给蓝莓基地,每年可从基地获取每亩245元的租金,老两口闲时还在基地打工。张大娘爽快地对记者说:“一年能挣1.5万元。”金矿街道办事处的负责人说:“蓝莓基地长期雇工一二百人,主要是周边地区的妇女,这样一来很好地解决了这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