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龙眼减产“凤梨穗”独秀

龙眼减产“凤梨穗”独秀

2009-08-22 | 南盛沙糖桔 | 1979
■“凤梨穗”压弯枝头。

  今年同安龙眼还没上市,果贩们已经在到处“追”龙眼。不过,大部分果农表现沉稳,看着络绎不绝上门的果贩,并不急着出手,“这样的年景,再等等。”

  今年,在我市最大的龙眼基地同安区,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龙眼减产,果农却增收。增收的是种植“凤梨穗”品种的果农。同安种植“凤梨穗”面积达到3万亩,龙眼优良品种推广初见成效。

  莆田、石狮、福清等地果贩纷纷上门

  同安凤南农场后坂村果农叶桉树种了500棵“凤梨穗”,每年能给他带来两三万元的纯收入。“今年产量少一点,不过每公斤价格已涨了2元。”叶桉树一脸喜悦,几天来,莆田、石狮、福清等地的果贩纷纷上门收购,而他并不着急。

  同安洪塘龙眼收购商陈延南每年收购龙眼不下5万公斤,全部用于加工龙眼干。昨天他到果农家串门,“今年总产量明显下降了,我打算只收‘凤梨穗’。”他说,尽管收购50公斤“凤梨穗”的成本价比去年要高出500元,但果贩们还在抢购,“两广、漳州一带的龙眼已收完了,大批收购商很快将直奔厦门。”

  “凤梨穗”卖相好 品种优势显现

  据了解,“凤梨穗”通常8月下旬至9月初成熟,目前是采收初期,预计采收将持续到国庆前。

  “越是产量减少的年份,品种优势越显现出来。”同安区农技推广中心苏主任说,作为同安本土培育推广的品种“凤梨穗”,成了果农增收的“王牌”。目前,“凤梨穗”品种优势一枝独秀,每公斤收购价在6元至7元之间,价格还可能继续上扬。

  农艺师叶良约说,多年以来,同安农业部门致力于“凤梨穗”品种推广,之前通过“高接换种”技术,直接帮果农改良了品种。高级农艺师陈美暖也介绍,“凤梨穗”卖相好,大小年差异小,果肉退糖慢,口感特别,带有一种蜜香。

  目前,这一品种在翔安、集美、海沧各区均有较大面积分布,漳州、泉州有引种,广东及云南也相继少量引种。

  控制龙眼品种结构 别扎堆种“凤梨穗”

  据了解,“凤梨穗”种植在同安有数百年历史,不过,真正作为一个优良品种推广,是在1999年之后,该品种是同安区龙眼“高接换种”的主要品种。到今年为止,同安区龙眼总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而优质品种“凤梨穗”的面积已经占到了3万亩,加上“东壁”等其他品种,优质品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0%。

  农艺师叶良约说,有了优良的品种,并不代表旱涝保收,这和果树的科学管理密切相关,果农不应盲目乐观。如今,果农、果贩、企业等对“凤梨穗”青睐有加,在推广中,农业部门发挥着调控作用,控制全区龙眼的品种结构,“凤梨穗”属中熟龙眼品种,为避免今后扎堆,积极倡导果农适当搭配早熟和晚熟的品种。

本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