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溪晚芦
来源 1981年从福建长泰县岩溪镇选出。系普通椪柑的变异。1989年1月正式命名为岩溪晚芦。1993年12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果树专业组审定。目前,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的种植面积超过400hm2,四川宜宾、仁寿县亦有引种。
主要性状 生长习性和结果习性与普通椪柑相同,但果实比普通椪柑晚熟60天以上。1月下旬至2月中旬成熟。单果重153~168克,果形扁圆,果面橙黄色,较光滑,皮厚0.26~0.31厘米,果心小。果汁含可溶性固形物13.6%~15.1%、糖10.39%~12.01%、酸0.93%~1.07%,每果种子4~7粒。可食率75.0%~78.6%,果肉脆嫩,甜酸适度,味香,化渣,品质佳。母树表现丰产稳产,9年生时株产达161.8公斤,以后常年保持在130公斤以上,无性后代3年生树平均株产15.0公斤。果实耐贮,可贮藏至5月份。母树及后代抗逆性强,能耐-2℃低温,-3.1℃低温只少量落果,树叶未受冻害。
适应性 在福建、广东等地进行区域性栽培均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特性。在广东潮汕地区,除能保持晚熟性状外,还表现幼年树可溶性固形物高(15%),种子少(4~7粒),品质佳。在广东潮州表现抗寒性强,在-2℃低温下,果实未受冻,在福州及广东潮汕地区,以福桔、酸桔、枳为砧木,均能保持果实晚熟特性。
栽培要点 幼树(福桔砧)营养生长偏强,应采取拉枝、扭枝的措施增加花量;夏季及时控制夏梢;注意培养8月下旬抽生的秋梢,避免放梢过早造成后期落果。加强保花保果,开花前进行根外追肥,末花期至生理落果期喷保果液或进行环割保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