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白柚
来源 又名台湾白柚,原产马来半岛,主产台湾。福建、重庆、四川、广西有引种栽培。
主要性状 树势中等,开张,枝条粗壮,披垂,叶大而宽厚。果高扁圆形或圆球形,特别大,单果重1500~2000克,果面光滑、黄色,果肉细嫩多汁,酸甜爽口,富香气,无苦麻味,种子60~100粒,品质上等,果汁含可溶性固形物12%,糖10.5克/100毫升,酸1.06克/100毫升。果实成熟晚,12月至次年1月采收,耐贮藏。树冠小而结果早。丰产稳产。
适应性 年均温17.1℃以上,≥10℃年积温5500~6000℃,绝对最低温-3℃,最冷月6~8℃的地区,可以栽培。
重庆北碚,嫁接于枳橙上,亲和性好,具有明显的早结性,第三年便开花结果,生长中庸。但以真酸橙为砧的,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黄化现象。
四川绵阳以枳为砧,亲和性好,树体矮化,生长正常,定植后第二年试花,4~6年累计株产13.3公斤。
广西桂林用酸柚作砧,树势壮,早结丰产,树冠矮小紧凑,适宜密植。酸柚砧嫁接苗定植后第二年可开花,第三年开始结果。果实品质优良,风味浓,每果种子数31.5粒,在室温下贮至4~6月无枯水现象。果实11月上旬着色,成熟期12月下旬至次年1月。
在湖南黔阳表现早开花、早结果、早丰产,枳砧嫁接苗第二年即可开花,第3年结果。果实品质好,可溶性固形物11%~15.5%,特别耐贮藏。耐寒性较差,在-8.4℃时,大树冻死,苗木冻至接口。
栽培要点 晚白柚树冠矮小紧凑,宜作矮化密植栽培,每亩栽60~7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