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柑橘百科 >>  果品消费渠道开拓之我见

果品消费渠道开拓之我见

2008-08-08 | 南盛沙糖桔 | 4879

    我国是果品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加入WTO后,水果产业的挑战大于机遇。

  1 全面提升果品质量,扩大消费市场 民以食为天,食以质为本。改革开放20多年的当今中国人,不再是饥不择食的中国人了,不仅讲究食用水果的品质,还要求无公害、高营养。果品销售早就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这就要求果树科研单位与生产者,以满足消费市场为目的,进行规范化高品质栽培,提高果品生产者的商品意识,让他们懂得什么叫商品,什么是市场经济;让他们明白,生产是过程,销售是才是目的。只有明确了目的,才能正确生产。要提高品质就要以果树科研机构为技术支撑,通过专家呼吁,政府行文,自上而下形成合力,组建高品质果品生产专业队伍,从生态适应性角度最佳布局,对品种选择及肥料、农药的施用等均实行统一提供与统一指志。只要品质提高了,不仅国人喜欢,外国人同样青睐,既可站稳十几亿人的中国市场,还可扩大到国际市场。

  目前,我国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环节太欠缺,这对开拓果品营销渠道影响较大。建议由政府出资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在果品生产重点县(区)建立果品商品化处理线,以提高我国果品商品率,增加市场竞争力。另外,发展特早熟和特晚熟品种(尤其是柑桔),既可解决上市集中卖果难问题,又可改变3—9月本国水果市场由进口果一统天下的局面。

  2 发展果品加工企业,争夺加工品市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果汁饮料也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面对越陷越来越丰富的水果品种和越来越大的鲜销压力,各地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措施,筑巢引凤,大力引进资金和外来企业、先进技术发展果汁加工业。同时,引导果农通过高接换种等方式发展适宜加工果汁的品种,为果品加工企业提供生产所必须的原料。

  3 整合品牌,打造中国果业航母,参与国际竞争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营销方法,把我国果品分区域统一商品化处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然后销售到世界各个角落。采取多种形式组建集产、供、销、加工与科技支撑于一体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果品产业化组织,像美国新奇士公司那样,上下一致形成合力,重拳出击,达到占领国内市场,争夺国际市场的双重目的。倘若再是全线出击,各自为政,我国果品不仅难入国际市场,就连国内市场也将逐步丢失。这不是笔者消极至极,而是绝大多数生产者、政府组织根本没重视果品销售之事。“狼来了”叫人忧的多、喜的少,专家呼唤仅在报纸刊物上,要唤醒民众,首要的是就是唤醒政府决策者。科学技术只能救一点,国家政策才能救一片。全国上下,应该为果品销售献计献策了。

       作者:刘辉 本文摘自《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5年第1期  

本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