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柑橘百科 >>  桔饼和瓯柑汁

桔饼和瓯柑汁

2008-06-12 | 南盛沙糖桔 | 7761

   温州老味道

  橘饼,准确地说,应当叫“柑饼”或“白糖苏饼”,因为它是采用新鲜瓯柑制成的,但人们习惯了叫“橘饼”。它是一种在温州家喻户晓的传统土特产品,也曾是旧时走亲访友的“纸篷包”中礼品之一。

  据说,橘饼始于清末。一位姓郑的人,在温州荷花这个地方首创蜜饯加工作坊,专门制作橘饼。每年需耗用很多的新鲜瓯柑。

  橘饼选用色泽黄亮、成熟适度、个体均匀、无伤无疤的新鲜瓯柑,经过棱刀、压扁(榨)去籽、盐渍、漂洗、烧煮、糖渍(分红、白糖两种)、晾晒、包糖衣(又称白糖夹面)等工序。

  “包糖衣”,是其中最难的,也是最后的一道工序。用熔化了的白糖,把橘饼“包装”起来。熔化后的白糖,在微温时酷似“雪花膏”,技工们小心翼翼地将它像“婚纱”似的薄薄地披在橘饼上,要薄、要匀、要光滑,做到无疵点、无凹凸,无糖疙瘩,不漏饼底。

  橘饼外形圆满(直径在5厘米以上),果肉厚,柔软脆酥,饼底色泽鲜明如琥珀,食之无渣,有强烈的新鲜瓯柑风味,它还含有果酸,易为人体吸收,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

  橘饼还可入药,《纲目拾遗》中说,有性“甘辛而温”,能“温肺散寒”,除“黄胆鼓胀”,又能“宽中,下气,化痰,止咳,治食滞,气膈,咳嗽,泻痢。”其功效捷于砂仁、豆蔻,“除膈止消”尤甚。《经验广集》还载有“橘饼汤”一方:可治伤食生冷瓜果、泄泻不休。因此许多人家常有备食。

  瓯柑汁,是新鲜瓯柑在加工橘饼过程中,在“压扁”工序时流出的副产品,把它收集起来,经过加糖、浓缩制成。储存于阴凉处,入夏销售时,用经冰凉后的开水进行稀释成瓯柑汁(也叫柑露)。旧时有肩挑设担在公园路口一带叫卖,当年此处有县城隍庙、大戏院、餐馆(今兴文里至五马街口)等,最是熙熈攘攘的地方,人们称此为“市头”(做生意的地方)。

  瓯柑汁盛在小木桶里,一勺一勺地卖。勺子是一个竹筒,但都是新做的,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勺子直径为一寸多,高约二寸,正好盛满一小碗。瓯柑汁橘红色,甘甜清凉爽口,有浓厚的新鲜瓯柑的馥郁香气。温州人常说:“端午瓯柑胜羚羊”,认为瓯柑汁原汁原味,可以与瓯柑媲美,当“羚羊”食用。

 

本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