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郑成武实习生张春梅)春节期间,市民都喜欢在家里或单位等场所摆上象征吉祥与喜庆的盆橘。这些色泽诱人的金橘,让一些嘴馋的人动起了品尝的念头,吃过金橘的市民也并不在少数。但有市民认为,作为观赏摆饰的盆橘在培植过程中多少被喷洒过保鲜药物,所以不能吃。那么,用来摆饰的盆橘究竟能吃吗?吃了会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就市民反映的这个问题,记者请教了农科专家。
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市农业局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分析说,橘子不像荔枝、龙眼等水果容易腐烂,它的保质期一般是一到两个星期,在低温状态下还能保存更久。而有些商家为了能更大幅度地延长保质期,会给盆橘浸保鲜液,可持续3个多月不腐烂,这种做法在90年代前中期很普遍,而90年代后期以后就很少见了。现在,大多数市民一过完春节,就把盆橘当作垃圾扔掉,花农从成本、橘子保质期、人们的实际摆饰期等因素考虑,也渐渐地改变了用保鲜液浸盆橘进行保鲜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食用盆橘无害,但还是建议市民不要食用。据介绍,现在市面上售卖的用薄膜袋包装的箱装橘子,有一些是用极少量的保鲜液处理过。保鲜液是一种保鲜技术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细菌等的侵袭,延长保质期,但极少量的保鲜液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而市农科园有关人士说,这些用来摆饰的盆橘一般不宜食用。为了能让盆橘色泽鲜艳,延长摆饰期,花农会喷洒“亮光剂”、“凝胶”等化学物质在盆橘的果实、叶子上,这些化学物质不会挥发出对人体有害的气体。至于食用后是否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危害的程度有多大,农科园有关人士称目前还没有临床实验证明,也没有听说过有人因食用盆橘而影响身体健康的事例,但是他们还是建议市民最好不要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