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  南方雪灾对中国物价形势的影响

南方雪灾对中国物价形势的影响

2008-03-15 | 南盛沙糖桔 | 3559
         方雪灾对物价形势的影响   

  ——访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   

  《投资》: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雨雪冰冻灾害。在抢险抗灾过程中后,灾区物价保持了基本平稳,这主要得益于哪些有力的措施?价格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周望军: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国家发改委高度重视灾区市场供应和价格上涨情况。从1月20日开始,在10多天时间内,连续发出了5个通知,就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减免鲜活农产品销售环节各种收费、稳定群众基本消费品价格进行了具体部署。   

  一是加强价格监测分析。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加强对受灾地区运输价格,蔬菜、鲜果、猪肉等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和建材等灾后重建物资价格的监测分析,实行一日一报,随时掌握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变动情况。   

  二是全面清理涉及鲜活农产品销售环节收费。明确规定从今年1月26日到3月31日,对鲜活农产品销售环节的市场管理费、工商管理费、车辆入场费等一律减半收取,降低鲜活农产品运输、销售环节的成本,稳定市场价格。   

  三是严厉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灾区市、县价格主管部门到严重拥堵的路段进行市场价格检查、巡查。坚决打击趁雪灾之机,哄抬盒饭、方便面、饼干、矿泉水等食品价格,牟取暴利的行为。对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机场、码头以及各种客运票务代售点进行重点检查,严肃查处在规定票价外乱加价、乱收费的行为,坚决制止和依法打击高价倒卖车票的违法行为。灾区价格主管部门加强食品、药品、燃料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管。加强“12358”价格举报电话值守工作,及时解决群众投诉举报的价格问题,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   

  四是妥善安排群众生活。各级发展改革和价格主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安排好灾区群众生活,积极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对受灾群众和低收入群体给予适当补贴。   

  五是加强组织领导。灾区物价系统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中国投资》:对于灾区个别发生的哄抬物价行为,价格监管部门采取了哪些针对性措施?   

  周望军: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一部署,灾区价格主管部门积极应对雪灾,配合有关部门加强调运、组织采购、适时投放储备,增加供应,扶持生产,妥善安排群众生产生活。在价格监管方面采取了四方面的措施。   

  一是做好价格应急监测。各受灾省份都已经紧急启动了价格应急监测,每天向国家发改委报送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江苏对6类40个品种主副食品实行一日一报,对列入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的商品价格也实施了跟踪监测。   

  二是千方百计保障供应。湖南对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堵车路段,采取移动售货车的办法,保证方便面、矿泉水、饼干、面包等食品供应。沈阳市对占全市50%以上的主要蔬菜批发户提前发放每吨80-150元的补贴。武汉市积极组织投放粮食、蔬菜、猪肉等储备,平抑蔬菜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三是对部分商品价格实行差率控制和限价。针对雪灾带来的部分产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有的地方价格主管部门依法临时采取了差率控制和限价措施,稳定价格水平。湖南长沙市对冰雪灾害期间蔬菜价格实行差率管理;对交通拥堵、旅客滞留路段的部分商品实行临时最高限价:方便面每包10元,矿泉水每瓶5元,开水每瓶10元,普通饼干每包15元(200克)。   

  四是加强市场巡查和价格监督检查。比如,湖南省各级物价部门每天组织150多个检查小组,1000多名检查人员在京珠高速、107国道等车辆拥堵、旅客滞留路段开展了地毯式检查。广东省物价局针对车站、机场旅客滞留严重的实际情况,对车站、机场和各种票务代售点进行检查,严厉打击高价倒卖车票行为。   

  五是妥善安排群众生活。各级发展改革和价格主管部门积极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对受灾群众和低收入群体给予适当补贴。贵州省贵阳市已安排3000多万元价格调节基金,平抑粮油等重要商品价格。湖南省共筹集价格调节基金4000万元,对低保户、菜市场、大型超市进行临时价格补贴。江西、四川等受灾严重省份也出台了类似措施。   

  此外,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还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政府采取的保障供应、畅通绿色通道、减免收费、加强储备、发放补贴等政策,安定人心。   

  《中国投资》:1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于稳定物价起到了怎样的效果?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还将持续多久?   

  周望军:根据有关价格法律法规,经国务院批准,启动对粮、油、肉、蛋、奶、液化气等重要商品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实行提价申报,对达到一定规模的批发、零售企业实行调价备案,努力保证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基本稳定和市场正常供应。当价格显著上涨情况消失后,将及时解除临时干预措施。   

  根据当前各方面情况的综合分析,估计在今年上半年,特别是在一季度,价格水平可能会保持在高位运行的态势;到下半年,随着供给的增加、市场物资的丰富,价格有可能平稳回落或者是遏制住价格上涨的趋势。   

  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一方面是要求经营者报告涨价理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加以必要的审查,约束经营者的不合理涨价;另一方面是加强价格管理,表明政府态度,有利于安定人心、稳定市场、稳定群众心理预期。广大企业要把追求经济利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起来,配合政府做好稳定市场价格的工作。广大消费者要正确认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性质。从根本上说,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是在价格总水平出现显著上涨的特殊情况下,依据《价格法》启动的行政措施,目的是遏制价格不合理上涨,规范市场秩序,稳定心理预期。   

  从长期来看,稳定物价的关键还是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以及保持市场货币的适当供应量,这是治本之策。与此同时,要千方百计安排好低收入群众的生活。   

  《中国投资》:1月份CPI高达7.1%,其中南方雪灾因素占多大比重?   

  周望军:雪灾应该是造成1月份CPI上涨的主导因素之一。但是有一个事实大家可能没太在意,就是每年春节,也就是1-2月CPI指数往往比正常月份要高一些。一般情况下,春节期间食品价格要比正常月份高10%左右。今年由于南方部分地区遭受雪灾,蔬菜价格涨得更多一些,这也是导致1月份CPI指数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应该说,1月15日发出的临时性肉、蛋、奶、粮、油、气6类商品价格干预措施是得力的,受灾期间价格监管较为及时。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粮食价格在雪灾期间没有涨,一些地方大米、面粉价格还出现了下降;二是肉、禽、蛋价格虽然有所上涨,但涨幅很小,灾区涨幅也在10%左右,从全国来看较为稳定。   

  至于每天要吃的蔬菜价格涨了一些,也是可以被群众所理解的,毕竟道路不通,依靠外省市供给的蔬菜运不过来。   

  现在来看,1月中旬启动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遏制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执行过程中,各地还根据实际情况,在中央统一出台临时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又补充了一些新的干预措施,对于抗灾、对于维护群众利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投资》:南方地区农业受雪灾的影响比较大,如何评估这对今年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周望军:这次雪灾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蔬菜,我国2007年秋冬种植的蔬菜是4000多万亩受灾,占整个蔬菜面积的35%左右。目前来看已基本恢复正常,有的地区到4月份也能基本恢复正常。此外,应急指挥中心正在加大对雪灾地区的扶持力度,包括鼓励灾区补种一些蔬菜,鼓励发展速生菜、芽菜等。   

  二是作为食用油加工原料的油菜籽。南方油菜受灾面积农业部统计是4889万亩,占整个播种面积的48.4%。受灾的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的主产区,势必会造成油菜籽的减产。但由于此前国务院出台了扶持油料作物的政策,去年冬天油菜播种面积和今年春天油菜播种面积增加了1250万亩,新增油菜籽产量预计有150万吨。受灾面积和新增面积相抵,实际上油菜籽产量可能减少20万吨,也就是减少7万吨菜籽油,仅占食用油消费量的0.3%。而且,由于国务院出台鼓励油料作物发展的政策,花生、大豆播种面积也会增加。这样食用油增减相抵,影响并不大。   

  第三类是肉类。农业部公布,截至2月14号冻死的猪牛羊一共有606万头,特别是仔猪。原先我们预计今年5-6月生猪供应形势会有所好转,但因为现在仔猪大量冻死,预计猪肉价格可能不会很快大幅回落,还将持续高位运行一段时间,回落时间可能还要往后推。   

  第四类是水果,比如南方柑橘生产的恢复可能要三四年。水果价格的影响可能到下半年才能体现出来,而水果价格的恢复时间将更长。   

  因此,目前雪灾对物价的影响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特别是蔬菜价格没有完全体现。物价整体水平在一季度预计仍将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   

  从长期来看,随着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到位,以及恢复重建措施的出台,从长期来看是可以克服的。   

  《中国投资》:这次雨雪冰冻灾害导致受灾地区部分化肥企业停产减产,春耕在即,我国的化肥供应能否保障?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化肥供应、稳定价格?   

  周望军:目前,我国化肥生产和消费总量基本平衡,除钾肥需要进口外,氮肥和磷肥生产完全可以满足国内需要。但由于去年冬季部分地区备肥不足,南方雪灾对化肥生产的影响,部分地区磷肥供应偏紧。   

  一是由于南方部分地区受灾,供电受到严重影响,一些重点磷肥企业生产不正常,开工率下降。1-2月份磷酸二铵和磷酸一铵产量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二是北方地区高浓度磷肥库存较为薄弱。由于价格上涨,资源偏紧,部分经营企业观望等待,去冬今春化肥流通企业备肥减少,北方地区高浓度磷肥库存明显不足。三是化肥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化肥生产原料价格上涨较多。国内化肥生产用无烟块煤车板价近两年每吨累计上涨107元。我国磷肥生产用硫磺90%依靠进口,去年初进口到岸价每吨73美元,目前涨到535美元,上涨6.3倍,仅此一项影响磷酸二铵生产成本每吨上升1500元左右。   

  2008年,我国将新增氮肥生产能力200万吨、磷肥生产能力180万吨,全年化肥总产量将比上年增长10%左右。尿素和磷酸二铵两个主要品种的产量将分别超过国内需求500万吨和150万吨左右。预计今年春耕期间我国化肥需求量2660万吨,可供资源量为2720万吨,从总量上可以满足春耕生产需要。   

  春耕期间化肥价格可以保持基本稳定。一是国家已经采取措施免征磷肥增值税,加征关税控制出口,增加淡季储备数量,支持磷肥生产,增加春耕用肥的供应。二是南方灾区化肥企业供电已经恢复,重点磷肥企业已经恢复正常生产。三是按目前价格企业生产有盈利空间。各地要做好工作,努力保持春耕期间化肥价格的基本稳定。   

  《中国投资》:很多人都关心,在当前价格总水平涨幅较高的情况下,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步伐是否会放缓一些?如何处理这一两难矛盾?   

  周望军:在当前情况下,推进资源环境价格的改革,需要解决两方面矛盾:一是物价涨幅较高,二是油气资源紧缺。   

  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抑制过度需求,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起到良好的作用,并且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影响。但从短期来看,油、气都是消费必需品,改革措施推出后肯定会推动CPI上涨,这是毫无疑问的。   

  怎样平衡这个矛盾呢?   

  一是积极稳妥、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近期,国际油价已涨到每桶100美元,对于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0%的我国来说,也要接受这一高价。未来国内石油价格也将会上涨。关键是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加强对受损较大的行业如公交运输业和低收入群体利益的保护。   

  二是如何分配涨价带来的额外收益,这是社会上非常关心的。这块额外收益并不是靠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产生的,所以不能简单作为企业利润。目前相关规定已经出台,石油的溢价收益要以石油特别收益金的形式上缴财政。煤炭、天然气生产消费过程的资源税和对环境污染的损害成本还没有完全征收到位。如果把涨价收益用来补贴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改善民生,老百姓对高利润垄断企业的怨言就会减少。   

  三是从长远来看,依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维持经济高增长的发展模式难以持久,也不代表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我国的资源环境条件更是难以支撑。因此,必须通过价格、财政、税收、货币、产业政策、投资调控、进出口等政策调整,促进节能降耗和治污减排,实现国民经济长远的发展目标。   

  四是人民币升值和资源环境要素价格改革的关系问题。我的观点是,人民币不能过快升值,要在汇率调整幅度上有一定灵活性,同时继续完善一揽子货币政策。我们的“双顺差”(国际收支和国际贸易双顺差),实际上牺牲的是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成本,很多农民工并不享受养老、教育、医疗保险,而且发展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人民币大幅升值应该是在国内资源环境要素价格理顺之后。反之,如果先把人民币大幅度升值,那么资源环境要素价格——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收费的改革就没有空间了。

本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