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资讯 >>  让“德庆柑桔”走向全国

让“德庆柑桔”走向全国

2007-05-29 | 南盛沙糖桔 | 5012

——记德庆官圩镇凤凰山农场支书李炎明

“李支书,下午在镇政府召开全县防治柑桔炭疽病工作会议,所有村支书都要参加。”

“李会长,我的柑桔树染上了‘黄龙病’,应该怎么办啊?”

“李顾问,明天有没有时间给果农上一堂培训课?”

他们找的,都是同一个人——凤凰山农场的“农场主”李炎明。

凤凰山农场位于德庆县官圩镇,相当于镇上的一个行政村。农场面积达300亩,人口近200人。这里家家户户种植柑桔,人均年收入达7000元,在官圩镇实不多见。

现年四十多岁的李炎明贩运过三鸟,承包过沙场。八十年代后期,镇里让他到凤凰山农场管理贡柑种植基地。在近三年的管理中,让李炎明积累了丰富的柑桔种植经验。1991年,李炎明自己承包了10亩旱地,开始种植贡柑,在全镇来说是走得比较前的。

种植柑桔让李炎明尝到了甜头。随着逐年扩大规模,到1998年,李炎明的果场已经达到了近50亩。

农场的其他农户见到李炎明赚了钱,纷纷效仿。如今的凤凰山农场,放眼望去,全是郁郁葱葱的柑桔树。

2000年以前,农场的柑桔销售主要在本地。从树上摘下来的柑桔,未经加工就直接拿到市场去卖,产品不上档次。渐渐地,德庆柑桔清甜爽口的优点,开始在市场上小有名气。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政府的大力推动,德庆柑桔开始在全国享誉盛名。2004年,德庆县政府组织一批果农到北京、长春等地进行宣传推介,众多经销商在品尝了德庆柑桔后赞不绝口。

有了好的市场,得有好的产品配套才行呀,李炎明为此动开了脑筋。当时,市场上的柑桔产品多是用人工简单分类,既耗费人力,又很难准确进行细分。李炎明了解到,现今的市场,柑桔在经过分类、打蜡等一系列加工后,收购价格可以提高约六角钱一公斤。他心想:农场的柑桔种植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何不自己上一条生产线进行机器加工?他把这一想法跟农场的几位种植大户一说,没想到一拍即合,于是联合这几个大户以入股的形式开始干了起来。从去年9月份开始,填鱼塘建厂房、购买机器、上生产线……投入40多万元,终于赶上了11月份的柑桔收获季节。

柑桔从机器的一头倒进去,经过清洗、烘干、打蜡、分类、装箱……那段时间,李炎明的柑桔加工厂每天都有60多人干得热火朝天。除了农场自身种植的柑桔,还从外面收购。第一年的尝试,李炎明一共加工了近70万公斤的柑桔,获利十多万元。

“德庆的柑桔销售,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按照今后的发展趋势,肯定要走‘一条龙’式服务。”李炎明说,“现在这种尝试,主要还是为了熟悉运作,为今后更好地开拓全国市场做准备。”

本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