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T 5009.5-2003
果品制品-蛋白质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各类果品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70μg/mL;线性范围为0μg/mL~10.0μg/mL。
2 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样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在pH4.8的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中,铵与乙酰丙酮和甲醛反应生成黄色的3,5-二乙酰-2,6-二甲基-1,4-二氢化吡啶化合物。在波长400nm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结果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3 试剂
3.1 硫酸;
3.2 氢氧化钠溶液(300g/L):称取30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后,放冷,并稀释至100mL;
3.3 硫酸铜;
3.4 硫酸钾;
3.5 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溶液(1g/L):称取0.1g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溶于20mL95%乙醇中,加水稀释至100mL;
3.6 乙酸溶液(1mol/L):量取5.8mL冰乙酸,加水稀释至100mL;
3.7 乙酸钠溶液(1mol/L):称取41g无水乙酸钠或68g乙酸钠(CH3COONa•3H2O),加水溶解后并稀释至500mL;
3.8 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量取60mL乙酸钠溶液(1mol/L)和40mL乙酸溶液(1mol/L),该溶液为pH4.8;
3.9 显示剂:15mL37%甲醛和7.8mL乙酰丙酮混合,加水稀释至100mL,剧烈振摇,混匀(室温下稳定放置三日);
3.10 氨氮标准溶液(1.0g/L):精密称取105℃干燥2h的硫酸铵0.4720g,加水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mgNH3-N(10℃下冰箱内储存稳定1年以上);
3.11 氨氮标准使用溶液(0.1g/L):用移液管精密吸取10mL氨氮标准储备液(1.0mg/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0μg NH3-N(10℃下冰箱内储存稳定1个月)。
4 仪器
4.1 分光光度计;
4.2 电热恒温水浴锅(100℃±0.5℃);
4.3 10mL具塞玻璃比色皿。
5 分析步骤
5.1 试样消解
精密称取经粉碎混匀过40目筛的固体试样0.1g~1.0g或半固体试样0.2g~1.0g或吸取液体试样1mL~5mL,移入干燥的100mL或250mL定氮瓶中,加0.1g硫酸铜、0.1g硫酸钾及5mL硫酸,摇匀后于瓶口放一漏斗,将瓶以45°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小心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0.5h。取下放冷,小心加20mL水,放冷后移入50mL或100mL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取与处理试样相同量的硫酸铜、硫酸钾、硫酸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5.2 试样溶液的制备
精密吸取2mL~5mL试样或试剂空白消化液于50mL~100mL容量瓶内,加1滴~2滴对硝基酚指示剂溶液(1g/L),摇匀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300g/L)中和至黄色,再滴加乙酸(1mol/L)至溶液无色,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5.3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吸取0,0.05,0.1,0.2,0.4,0.6,0.8,1.0mL氨氮标准使用溶液(相当于NH3-N 0,5.0,10.0,20.0,40.0,60.0,80.0,100.0μg),分别置于10mL比色管中。加4mL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pH4.8)及4mL显色剂,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置于100℃水浴中加热15min。取出用水冷却至室温后,移入1cm比色皿内,以零管为参比,于波长400nm处测量吸光度,根据标准各点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直线回归方程。
5.4 试样测定
精密吸取0.5mL~2.0mL(约相当于氮小于100μg)试样溶液和同量的试剂空白溶液,分别于10mL比色管中。加4mL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pH4.8)及4mL显色剂,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置于100℃水浴中加热15min。取出用水冷却至室温后,移入1cm比色皿内,以零管为参比,于波长400nm处测量吸光度。试样吸光度与标准曲线比较定量或代入标准回归方程求出含量。
(下略)